發表人:
主旨標題: 分享奉茶的故事
內  容:


臻情奉茶,再現善茶人文

我小時候生長在南投的草鞋墩也就是現在的草屯。

在那田園阡陌的娜間小路中人們的生活沒有今天那麼方便,到處是農田鄉村景致。記憶猶如昨天在農忙收割及蕃薯藤中採收番薯的歲月中,我的父親老是要我煮著黑糖的茶水,有時候是大麥茶。使勁我全身的力量,抬來給農忙的伯伯叔叔奉茶、納涼。而平時則在農田農路的村莊提供善茶(路邊奉茶)給來往的路人止渴。

父親告訴我,我們在村莊路邊提供奉茶,可以給這些挑夫由員林到草屯來的做事人,及運輸農作物牛車的車夫,走一整天路程的過路客。在長途跋涉中停在這裡,喝一碗我們為他們準備的茶水。歇歇腳再繼續趕路程。

一直到了高中時才真正的了解,父親早年要我們做的行為是一種善茶的人文風俗,奉茶文化是不識的人與人之間的體恤和信任,一方甘心的付出,一方不疑的接受,時代的軌跡,奉茶文化成為時下的茶品小舖,只是口渴者您必須付錢來買茶水。

台灣早年的奉茶文化,其實是一種做善事。俗語說「善有善報」。有的人家運不好,或有家人久病不癒,他們就會向神明許願或發誓,願意在路邊供應茶水,以做善事來祈求善報。善茶通常用大陶壺或小陶缸裝,擺在路旁的凳子上面,旁邊再放著一個飯碗。給路人倒茶水或搯水來喝,即便是秋去春來風吹雨日曬,奉茶都鼎立於鄉間農路的村莊路旁。茶水有時並沒有每天更新,但是也許是過去傳染疾病較少,沒有聽說有人喝了奉茶而拉肚子不通,所謂的「不乾不淨,吃了沒病」

隨著社會的進步,因交通的方便、生活的富裕、超商的盛行,大約在六O年代,就很少看到鄉下有奉茶,路邊善茶也就絕跡了。

「春能醞藉如相識,風入襟懷祇自知。」

現在回想起小時後與姊姊抬善茶的點點滴滴,就如沐春風相識自知。冀求希望不只是懷念與感嘆,如今我沒有住在草鞋墩,住在台中市的自由路尾。也許從小的奉茶人文薰陶,竟然與茶道結了不解之緣,開立台灣凍頂茗茶莊,二十幾年,論茶品茗,茶覺幸福!

一本小時候的初衷童稚,以及老來的天真與分享,請您來自由路尾奉茶。

臻情奉茶,再現善茶,人文風華
 
上一頁
| 回首頁 | 分會連結 | 台灣總會 | 獅子大學 | 世界總會 | 聯絡我們網站導覽加入我的最愛網站維護網路免費資源

瀏覽人數: